缺鐵性貧血,你了解嗎
貧血是一種常見的健康問題,也被稱為貧血癥。它是指血液中紅細胞數量或質量不足,導致血液無法有效地攜帶氧氣到身體各個部位。缺鐵性貧血是一種最常見的貧血類型,其主要特征是體內缺乏足夠的鐵元素,鐵作為合成血紅蛋白的重要成分,缺鐵將導致紅細胞無法正常合成血紅蛋白而導致疾病發生。
缺鐵性貧血常見病因
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體內鐵元素的不足。常見以下原因——
鐵攝入不足:飲食中缺乏富含鐵的食物,如紅肉、蛋黃、豆類、綠葉蔬菜等,導致鐵攝入不足。
鐵吸收障礙:某些疾病或手術,如慢性炎癥性腸病、胃腸手術、胃酸分泌減少等,會影響鐵的吸收。
慢性失血:長期或大量的出血,如月經過多、胃腸道出血、尿道出血等,會導致鐵的丟失。
妊娠期:孕婦由于胎兒的需求和血容量的增加,容易出現缺鐵性貧血。
遺傳因素:某些遺傳性疾病,如遺傳性鐵粒幼細胞性貧血,會導致鐵的代謝異常,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其他因素:長期服用某些藥物,如非甾體抗炎藥、抗酸藥等,也可能導致鐵的吸收減少,從而引起缺鐵性貧血。
缺鐵性貧血的癥狀
缺鐵性貧血通常緩慢發病,這是因為身體儲存的鐵需要幾個月時間才能耗竭。隨著儲存鐵下降,骨髓逐漸減少紅細胞的產生。當儲存耗竭時,紅細胞不僅數目減少而且形態異常變小。
缺鐵性貧血的癥狀往往逐漸出現,與其他貧血導致的癥狀類似,常見癥狀包括皮膚蒼白、心率增快、容易疲倦、頭昏、頭疼、耳鳴、心悸、頭暈、呼吸短促、注意力不集中等。許多嚴重的缺鐵性貧血可能導致皮膚蒼白、口唇發白、指甲變脆等癥狀,少數重度缺鐵性貧血患者患有異食癖。有異食癖的患者渴望消化一些東西,最常見的是冰,也有些是非食物,諸如污垢、粘土等。
醫生通常會通過血液檢查來診斷缺鐵性貧血。這些檢查包括紅細胞計數、血紅蛋白檢測、血細胞比容檢測、平均紅細胞容積、血紅蛋白電泳、血清鐵、轉鐵蛋白、總鐵結合力、鐵蛋白檢測等。此外,醫生還可能會進行其他檢查以確定貧血的原因。
預防和治療缺鐵性貧血
預防缺鐵性貧血的關鍵是保持均衡的飲食和健康的生活方式。攝入富含鐵的食物,如紅肉、雞肉、魚類、豆類、綠葉蔬菜等。確保攝入足夠的鐵元素,同時避免過度攝入咖啡因和酒精等物質,這些物質可能會干擾鐵元素的吸收。
慢性出血是缺鐵最常見的原因,要確定出血來源并積極治療原發疾病。如女性月經過多、痔瘡慢性出血、胃腸道疾病等,定期進行體檢和血液檢查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對于已經患有缺鐵性貧血的人,醫生通常會建議補充鐵劑,以提高體內鐵元素的水平。
補鐵治療的注意事項
補充鐵劑時,應遵循醫生的建議,并按照指示服用。
通過補鐵來糾正缺鐵性貧血通常需要3~6周,即使出血停止后仍需補充。通常需口服鐵劑,鐵劑在早餐前30分鐘和維生素C(橙汁或維生素C補劑)同時攝入吸收最佳。補鐵治療通常需要持續至血紅蛋白恢復正常后6個月,以補充身體儲存鐵。如果需要大量補鐵或患者無法耐受口服鐵劑,則可通過靜脈給予鐵劑。需要定期檢查血液以確定補鐵是否充分??诜F劑可能會導致消化道不良反應,如惡心、腹痛等。補鐵治療期間應避免攝入咖啡、茶、奶制品等富含鈣和咖啡因的食物,因為它們會影響鐵的吸收,影響治療效果。通過動物性食物補充鐵,也要適量,過多地攝入動物性食物會增加脂肪的攝入,也會引起健康問題。嚴重缺鐵導致的異食癖患者,經過補鐵可以治療。在服用鐵劑治療期間,會導致大便顏色變暗或變黑,并常引起便秘,不需要過度擔心。
總之,缺鐵性貧血是一種常見的血液疾病,但通過適當的治療和預防措施,可以有效地管理和預防這種疾病的發生。及時補充足夠的鐵元素,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將有助于維持良好的血液健康和整體健康。如果懷疑自己患有缺鐵性貧血,應及時就醫并接受專業的診斷和治療。(玉林市中西醫結合骨科醫院內科 賴春鳳)
原標題:缺鐵性貧血,你了解嗎